隨著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儲能技術迅速崛起,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機會。工業電池儲能不僅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還提供靈活性、可持續性和市場參與機會,使企業能夠在電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們將仔細研究三種不同的商業和工業電池儲能投資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在當今的能源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會發現商業和工業電池儲能帶來了獨特的價值和機遇。
一、工業ESS解決方案:
1.業主自投模式:
儲能所有者自投模式是指企業或個人用資金購買、擁有、運營儲能系統的模式;即工商企業的所有者投資并受益。這種模式不同于融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因為儲能系統能源設備完全由業主購買,業主承擔所有相關費用。業主投資模式允許業主參與電力市場,利用儲能系統的容量和靈活性參與不同的市場機會,如容量市場、調頻市場和電價響應市場。
該模型的主要盈利渠道是峰谷套利。這為企業提供了最大的所有權和決策權,使他們能夠完全定制系統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自有投資使公司能夠更好地管理其能源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但也需要更多資源來管理和運營儲能系統。
針對工商業儲能電站,通過峰谷價差套利,
年收入=放電收入-充電成本=實際放電量*峰值電價-實際需要滿電*谷電價=(峰值電價*日充放電次數*消耗天數系統總容量充放電效率)-(谷電價每日充放電次數消耗天數系統效率*總容量/充放電效率)
計算基于90%的放電深度,第一年系統效率衰減5%,之后每年2%,充放電效率92%,消耗天數330天。
在業主自投模式下,儲能項目投資回收周期最快。我們可以根據項目的年度峰值和谷值利潤進行套利收益。
投資回收期 = 總成本/年均峰谷套利。
2.能源管理合同 (EMC):
能源管理合同 (EMC) 是一種第三方投資模式。當業主因某些原因無法投資時,可以引入與投資者的合作,通過EMC合同外包能源,與投資者分享利潤,從而降低能源消耗,節省電力成本。對于企業來說,EMC 模式提供了更靈活的投資選擇。企業通常不需要大量資本支出,而是根據 BESS 的性能和節省的電費支付費用。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利益分享一般有三種方式。
一是投資者向企業支付租金建設儲能電站,通常基于長期合同,通常為數年或更長時間。這些合同通常指定績效指標和付款結構。
其次,投資者按照與企業約定的比例分成項目收益,通常為10%:90%、15%:85%等。
三是投資者和企業一致認為,企業可以享受高峰放電價格優惠。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能源成本、增加回報并提高電網穩定性。
投資者通常承擔儲能系統的性能風險。合同通常包括履約保證,如果系統未能按照合同規定的性能要求提供服務,則可能需要EMC支付賠償金或采取措施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在選擇新興市場合作伙伴時,企業應仔細考慮其專業知識、聲譽和合同條件,以確保項目成功實施。
在這種模式下,比較好的分布式儲能電站的回報率將達到8-15%的年化回報率,投資者將在~7-8年內拿回資金。目前,EMC模式應用廣泛,是工業用戶的主流應用模式。通過采用“兩充兩放電”充放電策略,儲能電站在電價低迷時段充電,電價高企時段放電,每年可節省高峰電費數千至數百萬元,同時大大緩解電力供需緊張、電費過高的局面。通過能源管理合同(EMC)模式下的儲能電站建設,高耗能企業不僅可以實現能源消費的優化管理,還可以獲得可觀的利潤回報。
3.融資租賃:
儲能融資租賃模式允許企業在不支付全部購買成本的情況下購買儲能系統。這種模式通常涉及租賃公司提供融資來購買、安裝和維護儲能設備,而企業則支付租金以使用設備。在租賃期內,儲能設備的所有權歸融資出租人和有權使用權的業主所有。到期后,所有者可以獲得儲能系統的所有權。用戶側儲能融資租賃主要包括直接租賃和回租兩種模式。一般情況下,新項目適合直接租賃融資,收購項目適合售后回租融資。
通常情況下,用戶側儲能的融資為總投資的70%-80%。在這個比例下,項目現金流可以更好地覆蓋租金。用戶側儲能融資期限一般不超過6年。不能超過項目充放電策略下電池循環次數所能滿足的使用壽命。據了解,目前用戶側儲能融資利率在0.65左右,根據項目情況和投資者的信用狀況,融資利率可上下波動。如果加上光伏,可以達到0.55。
工商業儲能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自用+峰谷價差套利或作為備用電源使用。配套工商業儲能可以利用電網峰谷價差,即在用電量較低時以低電價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向工商業用戶放電,從而幫助用戶節約用電成本,避免停電。的風險。關于商業模式,目前主要有工商業用戶單獨安裝儲能設備、能源服務公司協助安裝儲能、新型用戶側儲能場景三種。
二、商用電池儲能盈利模式及內容:
1.能量時移:當光伏發電輸出較大時,暫時無法使用的電能被儲存在電池中。當光伏發電輸出不足時,將電池中的電能釋放到電力負荷上,實現光伏電源的“調峰”。優化光伏發電自用比例,最大限度降低用電成本。
2.峰谷套利:在電價處于低谷時向電網購買低價電能,并在電價高峰期供應給負荷,從而降低企業的電費。
3.需求管理:對于受電變壓器容量為315 kVA及以上的大工業用電量,采用兩部分電價。兩部分電價包括電價和容量電價。電價是根據用戶的實際用電量計算的。容量電價可按工藝選擇。根據變壓器的固定容量或根據變壓器的最大需求計算。
4.備用電源:對于對電網連續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工商業儲能系統可作為電網停電時的備用電源,替代傳統UPS電源的功能,為工商業園區關鍵不間斷電源負載提供備用電源,應對突發事件。停電事故。
5.電氣輔助服務:配套服務將成為電力市場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商業儲能也可以通過在電力市場提供配套服務,作為新的盈利渠道。兩個裝藥在山谷,兩個放電分別在高峰期和高峰期。可以計算平均峰谷價差,并衡量投資回收期。
三、儲能平準化成本(LCOE)的計算:
每單位儲存能量的成本,通常稱為“儲能平準化成本”或“單位儲能成本”,是在儲能系統內存儲或釋放一單位能量(通常以千瓦時或兆瓦時為單位)相關的成本。計算儲能平準化成本:
儲能平準化成本=(初始投資成本+運維成本+折舊成本+能源成本+利息和貸款成本)/(總儲能x循環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儲能平準化成本的計算可能會根據儲能系統的類型、用途和市場狀況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具體的平準化成本計算之前,有必要詳細考慮這些因素。此外,儲能平準化成本是評估儲能項目可行性和競爭力的重要經濟指標。
碳酸鋰等鋰電池原材料價格也進一步下降。電池級碳酸鋰再次跌破20萬/噸。電池成本持續下降,工業儲能電站成本也將相應下降。
政府也有強有力的支持政策。稅收、補貼、市場準入政策逐漸明確。都在鼓勵工商業用戶建設儲能電站,工商業儲能電站正在創新商業模式,比如電動汽車的充換電服務。、虛擬電廠等組合,提高儲能系統的經濟效益和商業可行性。